2019考研:社會心理學
摘要 社會心理學它涉及到我們如何認識他人,如何對別人作出反應,別人如何對我們作出反應,以及我們怎樣受所處社會環(huán)境影響等??傊?,社會心理學研究人與人之間相互作用的所有領域,包括與社會現象直接相關的各種行為。
1、社會心理學的定義
對于社會心理學的定義,不同的心理學家有不同的觀點。美國著 名的社會心理學家弗里德曼(J.L.Freedman)從行為主義的思路出發(fā),認為社會心理學是系統(tǒng)研究社會行為的科學。它涉及到我們如何認識他人,如何對別人作出反應,別人如何對我們作出反應,以及我們怎樣受所處社會環(huán)境影響等??傊鐣睦韺W研究人與人之間相互作用的所有領域,包括與社會現象直接相關的各種行為。
與弗里德曼的觀點不同,邁爾斯(D.Myers)則從社會認知的思路出發(fā),認為社會心理學是研究人們怎樣想、怎樣相互影響以及怎樣與別人相聯系的科學。正是由于這一點,在邁爾斯編著的《社會心理學》教科書中,我們可以看到在其它書中看不到的一些內容,比如社會信念等,他的書中也用較多的篇幅討論了社會認知與社會影響。
國內學者也有人對社會心理學做了定義。比如我國著 名的心理學家吳江霖教授就認為"社會心理學是研究個體或若干個體在特定社會生活條件下心理活動的變化發(fā)展的科學"。但他的定義明顯是以個體為主,盡管也提到了若干個體,但若干個體并不等于集體。實際上吳教授的觀點和他對心理學框架的看法有關,在他看來心理學的基礎有兩個:生理心理學和社會心理學。前者揭示心理活動的生理基礎,而后者則探討社會因素對人的心理與行為的影響,兩者強調的重點都是個體。除此之外,沙蓮香、周曉紅和沈德燦等都對社會心理學加以定義,其中沈德燦教授在對所有的這些概念做了分析整合之后,認為社會心理學是研究個體和群體的社會心理、社會行為及其發(fā)展規(guī)律的科學,這個定義也是我們認為面的。
2、社會心理學與常識
社會心理學的知識與常識有著緊密的聯系,與其它社會科學的知識一樣,社會心理學在一定程度上可用常識說明,但是常識未必就是正確的。如米爾格拉姆(Milgram)關于服從的研究就是常識與實際不符的典型代表。在實驗開始前,實驗者問被試在實驗情境下是否會有服從行為出現。被試的回答是否定的,但實驗的結果卻與被試的預期相反。因此對我們來說,很有必要去區(qū)分常識中的哪些東西是正確的,那些東西是不正確的。
社會心理學之所以與常識不同,與人類行為的非理性特征有著緊密的聯系。人的行為并不是全由意識與理性指引的,正如弗洛伊德所言,引發(fā)行為的原因在很大程度上是無意識的(如性行為、侵犯動機)等,人并不能完全掌握自己的命運。相反現在的心理學家開始用社會信念(social belief)來理解非理性特征對人類行為的影響,認為人們一旦對某些事件形成了社會信念,要想改變就很困難,這也是人們之所以固執(zhí)己見的原因。
社會心理學與常識的不同還表現在意識形態(tài)(ideology)對社會心理學的影響上。盡管社會心理學的基本理論似乎不帶有意識形態(tài)的成分,但是社會心理學家由于其所研究的問題的特殊性,還是或多或少會受到價值(values)和信念的影響。正如在2000年10月美國心理學家(American Psychologist)上,許多人對肯德勒(Kendler)的一篇題為"價值在心理學中的角色"(The Role of Value in the World of Psychology)一文的批評那樣,眾多的心理學家認為忽視價值觀的影響是不可能的(肯德勒在這篇文章當中反對把心理學價值化,認為由于價值觀的偏差和自利性,使得它對心理學研究本身和社會生活都造成了危害)。社會心理學研究從來就離不開價值觀,不論是在選題、干預社會行為以及推廣應用成果方面,社會心理學家所具有的社會價值觀都起著重要的影響。
3、社會心理學研究領域
從研究領域來看,社會心理學研究常常被分為三個領域,這三個領域涵蓋了社會心理學研究的幾乎所有問題。
(1)個體過程
主要涉及與個體有關的心理與行為研究,到目前為止這個領域的研究課題包括:
成就行為與個體的工作績效:象韋納的成就歸因、阿特金森(Atkinson)的成就動機研究、麥克里蘭(McClelland)以及溫特(Winter)等人對能力結構的研究,以及各式各樣的對工作績效的研究都包括在這個課題中。
態(tài)度以及態(tài)度改變:態(tài)度問題一直受到心理學家的重視,許多理論被用來說明態(tài)度的形成及改變,霍夫蘭德(Hovland)和西爾斯(Sears)等人在這一方面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歸因問題:產生于50年代,到80年代中期已經有許多這樣的理論。90年代以來,隨著文化心理學的興起,人們對東西方歸因差異的興趣使得這一領域又受到了人們的關注。
認知過程與認知失調:這是60年代到80年代人們關心的問題,現在人們把對這個領域的研究和消費以及決策問題結合在一起,有時候人們也用它的原理來處理大眾傳播問題。
個人知覺與自我意識:一直就是心理學家關注的問題,隨著心理學的進一步發(fā)展,心理學家發(fā)現,許多問題都和它有關,比如鮑姆斯特(Baumeister)、布斯(Buss)等人對內在自我和公眾自我的區(qū)分就被用在廣告、說服等許多領域。
人格與社會發(fā)展:這是社會心理學的一個傳統(tǒng)領域,它向人們展示了在個體的人格與社會發(fā)展中,許許多多的因素,比如學校、家庭以及社會環(huán)境以及先天因素是怎樣起作用的。
應激和情緒問題:主要針對人們如何處理生活情境中的種種緊張源,以及采用何種方式去消除其影響。
(2)人際過程
這個領域涵蓋了人與人相互作用的所有領域,研究的課題包括:
侵犯和助人行為:侵犯行為為什么會產生?生活中挫折的來源,如何促進助人行為等都是這個領域的研究課題。心理學家研究這些問題的.終目的,在于減少侵犯、培養(yǎng)人們的利他觀念,為創(chuàng)造幸福的生活提供理論指導。
人際吸引與愛情:人際吸引是人際關系的基礎,愛情則是一種.親密的人際關系。對這些問題的研究可以為發(fā)展人際關系提供指導。有意思的是,從80年代以來,心理學家開始對中國人的人際關系模式及影響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從眾和服從:謝利夫、阿希以及米爾格拉姆的研究為這一領域的研究樹立了一系列榜樣,同時也為社會心理學的發(fā)展做出了極大的貢獻。
社會交換與社會影響:把人際關系與人際交往看成是一種社會交換,看起來是對人的一種諷刺,但是霍曼斯(Homans)和蒂鮑(Thibaut)等人確實證明人的交換性。與此相反,人們對社會影響的看法倒是很一致,拉塔納(Latanē)提出的社會影響理論就說明了這種影響的大小。
非語言的交流:在人際相互作用過程中,人們常常用非語言的線索表達自己的信念和情感,表情、體態(tài)以及語氣等都是這個領域的課題。
性別角色和性別差異:從80年代就引起了心理學家的極大興趣。性別差異的基礎是什么?男性和女性到底有什么不同?這些不同有什么樣的影響?所有這些問題都促使心理學家去關注。
(3)團體過程
從宏觀環(huán)境與團體的角度研究人類心理與行為問題,這個方面的研究包括:
跨文化的比較研究:這是產生于60年代的課題,到90年代末期的時候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其中有許許多多的人為此做出了貢獻。60年代費正清等人提出的"近代化理論",80年代Triandis等人對個人主義-集體主義的區(qū)分,以及90年代尼司彼特(Nisbett)和彭凱平(Peng Kaiping)對中國人思維方式的研究就是這一領域.有代表性的研究。
擁擠與環(huán)境心理學:隨著人們對地球環(huán)境及人類生活環(huán)境的關注,心理學家越來越多地考慮環(huán)境對人類心理與行為的影響。人口過快增長所引發(fā)的人口爆炸,人們對資源的過分消耗所引發(fā)的資源枯竭與環(huán)境污染等問題多都引起了心理學家的關注。人類必需改變自己的行為方式,以保護我們所賴以生存的環(huán)境。
團體過程與組織行為:團體生活是人類生活的基本方式,我們所處的團體和組織對人們的心理與行為有著極大的影響。對團體運作過程中的規(guī)律進行研究一直被社會心理學所重視,組織結構、團體與組織決策以及團體領導等問題都包括在這一領域內。
種族偏見與倫理問題:從40年代心理學家就研究這些問題,但到目前為止,研究的結論還不足以解決這個問題。種族偏見不僅造成了不同民族之間的沖突與仇殺,而且也對世界的和平與穩(wěn)定構成了威脅,這個領域的研究將會顯得越來越重要。
健康心理學:這是自80年代以來比較受到重視的課題。社會支持、與疾病有關的社會心理因素等都包括在此課題內。這一問題將在21世紀受到更大的重視。